北约三国海军在挪威海展开了一场持续七天的潜艇大搜捕,目标是一艘神出鬼没的俄罗斯核潜艇。 这场行动动用了27架次最先进的反潜机,覆盖了上万平方公里的海域,最终连潜艇的影子都没找到。 美国《国家利益》网站披露,这艘俄罗斯潜艇甚至一度进入了能够直接攻击“福特”号航母的鱼雷射程范围,让北约海军惊出一身冷汗。
事件始于2025年8月下旬,当时美国海军“福特”号航母战斗群正在挪威海进行演习。 俄罗斯北方舰队的三艘“白蜡树”-M级核潜艇突然从科拉半岛的基地消失,引起了北约的高度警觉。 8月24日,北约声呐系统捕捉到可疑信号,随即启动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潜行动。
英国、美国和挪威三国海军立即投入行动。 英国皇家空军的P-8“海神”反潜机从苏格兰洛西茅斯基地起飞,美国动用了驻扎在冰岛的巡逻机,挪威则从埃文斯空军基地派出P-8反潜机和反潜舰艇。 在高强度阶段,这些反潜机每天出动近十架次,在挪威海上空进行密集搜索。
搜索行动持续了整整七天,北约方面投入了巨大资源。 据公开数据显示,从8月24日至27日短短四天内,就进行了27次大规模搜索行动。 反潜机投下的声呐浮标像胡椒面一样撒满了海面,主动声呐信号不断扫描深海,制造出巨大的水下噪音试图逼迫潜艇暴露。
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取得实质成果。 俄罗斯核潜艇利用挪威海域的特殊水文条件成功躲避了追踪。 该海域冰川融化导致水温骤降,加上北大西洋暖流带来的复杂洋流,使声呐探测范围减少了约50%。 俄潜艇还采用了“坐底”战术,静静地停在复杂海底地形中,让声呐信号难以区分潜艇和岩石。
北约怀疑目标是俄罗斯的“亚森”级核动力潜艇,该型潜艇水下排水量达13800吨,最大下潜深度可达600-800米。 它采用特制消声瓦和泵喷推进器,噪音水平接近海洋背景音,被西方称为“全球最安静的潜艇之一”。 其武器系统包括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达1000公里,速度达9马赫,几乎无法被拦截。
这艘潜艇可能已经收集了“福特”号航母的声纹数据、雷达信号和航行模式等关键情报。 这些信息若被俄方掌握,将显著提升其反航母作战能力,并对北约海上力量构成长期威胁。 美国海军军官私下承认,“福特”号的防御系统可能难以有效应对这种威胁。
参与搜捕行动的三国海军人员承受了巨大压力。 美国驱逐舰船员连续七天没有完整休息,声呐操作员长时间佩戴耳机监听水下动静。 英国反潜机飞行员每日飞行时间超过八小时,返回基地时已筋疲力尽。 挪威海岸警卫队的巡逻艇保持24小时不间断巡逻,船员们吃住都在船上。
北约反潜体系的缺陷在此次行动中暴露无遗。 英国皇家三军研究所此前曾警告,俄罗斯潜艇的发展已使北约在格陵兰、冰岛和英国之间的“GIUK缺口”防御战略形同虚设。 俄罗斯潜艇现在无需突破这道防线,直接在挪威海域就能发射射程3000公里的“口径”导弹打击欧洲目标。
此次事件也展示了俄罗斯海军的“不对称”战略优势。 俄罗斯海军整体规模不及北约,其高端潜艇部队能在关键节点有效牵制对手。 亚森级核潜艇与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的组合,形成了对北约航母的实质性威胁。
行动结束后,北约只能宣布“演习圆满结束”,实际结果显而易见。 俄罗斯潜艇用最直接的方式证明了谁在深海中掌握着主导权,不是那些耀武扬威的航母,是这些潜伏在黑暗中的水下猎手。 《国家利益》网站指出,俄军没有真正动手,用实际行动“击沉”了美国航母不可战胜的神话。
与此同时,俄罗斯还在强化其北极军事存在。 9月5日,23550型“伊万·帕帕宁”号破冰巡逻舰正式列编北方舰队。 该舰是全球首艘同时具备破冰、远航、重火力和巡航导弹打击能力的多用途军舰,可破1.7米厚冰层,满载续航达1万海里,具备70天自持力。
北极地区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。 国际能源署和北极理事会的报告指出,北极航道货运量自2024年起同比增长超20%,资源争夺与航运安全风险同步升温。 俄罗斯的“武装破冰船”战略被解读为对全球能源通道的前瞻布局。
这次持续七天的猫鼠游戏揭示了现代水下作战的技术复杂性,也展现了大国博弈中战术威慑的重要性。 俄罗斯核潜艇通过隐蔽行动和战略耐心,成功牵制了北约的大规模海军力量,北约则暴露了其反潜能力的局限性。 这一事件无疑将对未来的海上战略平衡产生深远影响。
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